辛苦準備 3 年卻被教授忽視?避免學習歷程致命錯誤!
- 2025-01-09
- Posted by: joey930317
- Category: Uncategorized
1. 引言 (Hook)
高中三年的檔案,只有30秒的機會
你知道嗎,學生們在高中 花費三年 準備的學習歷程檔案,教授 僅花 30秒 就決定要給的分數高低了。更可觀的是,這個學習歷程的分數,佔整體申請大學 70% 總成績。
教育部在 113 年的政策發表上,明確表明未來的教育課綱,會持續往美國的這套「學習歷程」制度發展。因此 108 課綱的走向,只會是學習歷程分數佔比越來越高、越來越重。不會再回到 20~30年前的聯考(考試時代)
2. 問題說明、痛點放大
你願意把孩子的未來,賭在網路的謠言嗎?
在教育現場待了多年,我總能看到兩種家長。一種是堅信學習歷程沒用,只要拼學測就可以順利錄取的「迷思型家長」。因為學習歷程並不簡單,他們也不願意花時間了解,因此選擇相信網路上的「不明謠言」。即便學習歷程佔比 70%,也死忠相信關鍵是在學測(?)
直到高三下、孩子的申請大學結果出來後,全部落榜:因為學習歷程分數過低、佔比又佔70%。接著開始數落 108 課綱、學習歷程的制度,大喊教育不公。但孩子的落榜的申請結果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,即便到新聞媒體投訴也一樣。
學習歷程真的如此困難嗎?
但學習歷程真的如此困難嗎?根本不是。只要有對的方法,高中生同樣能輕鬆的製作出教授喜歡的高分學習歷程。如果你是第二類家長,願意花點時間了解學習歷程,想讓教授在 超過 300位學生中,對孩子的學習歷程的印象深刻。那麼有兩個簡單、具體策略提供你參考:
3. 初步策略 (Light Solutions)
避免丟一堆檔案:
我先做結論:在優秀有深度的學習歷程前提下,三份檔案就足以拿到 93~95 的高分書審成績。
學校都會建議學生,每學期檔案應該丟好丟滿。每年可以上傳10份,應該傳滿最好。三年總共有 30 份檔案。而且學生都會被學校老師硬性要求,導致學習歷程變成痛苦的作業。
身為一位稱職的老師,我必須告訴你事實:「多數學校老師要求上傳 10 份,不是為了學生,而是為了達成『校方高層(學物處)』的 KPI 要求」
至於學校高層為何有這樣的要求?因為教育部要求學校要輔導學生上傳學習歷程檔案。因此學校就用這種「表面功夫」的手段,要求學生上傳大量沒有深度的檔案,來完成表面的 KPI,最終受害者還是孩子們。
從教授的角度來看,這些「大量 低品質檔案」完全沒有參考意義。
避免沒有架構、分段:
上面講到有深度的檔案,由於多數學生沒有學過如何撰寫履歷。所以常見的方式就是單純把過程全部記錄下來。可是教授一個人要審查幾百份檔案,教授不是機器,教授也是人
因此如果學生提供的學習歷程架構不清楚,沒有完整的架構與框架,就無法讓教授能夠輕鬆讀懂內容。就像作文一樣,必須要有「起承轉合」學習歷程也有「動機、過程、反思、未來規劃」。
但如果你選擇沒有架構的呈現,那就等於你體諒教授,教授給的分數自然也不會體諒你囉!
4. 專業信任 (Authority + 實例)
真實輔導學生案例:正取成大光電系
我們輔導學生的經驗總結,告訴我們有超過 90% 的學生會同時犯下上面兩個錯誤「想一次提供太多檔案」&「檔案架構不明確」的問題
我們曾輔導一位臺南一中的黃同學,優化學習歷程檔案。原本黃同學是直接透過PTT簡報,把有印象的過程直接打成文字,做成一個 PPT 就打算直接交出去了。
最後透過專業老師的一對一的陪伴與提煉,我們只花兩個小時就設計出一份具有完整架構的學習歷程檔案,是透過「SPIN 學習歷程專屬框架」來撰寫,分別是「Setup 動機、Process 過程、Impact 影響、Next-step 未來規劃」。
經過精挑細選,我們陪伴黃同學選出三份最有潛力的學習歷程檔案,透過一對一的優化陪伴流程&系統性的輔導。這位黃同學最後順利在學習歷程拿下 92分的好成績,在學測通過基礎門檻後,在二階僅有 30% 錄取率的情況下,順利錄取理想大學「成功大學 光電系」!
5. CTA(行動召喚)
免費學習歷程資源:立即領取!
「如果你也想讓孩子在108課綱|申請大學制度中脫穎而出,現在就點擊下方連結領取『學習歷程免費課程』!我們將分享學習歷程的關鍵策略,並教你在短時間內打造出高分檔案。快來行動,別再讓孩子錯失關鍵時刻!」
發佈留言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