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學習歷程想破頭,高三卻還不知道具體方向?
- 2025-01-09
- Posted by: joey930317
- Category: Uncategorized
1. 引言 (Hook)
92.3%高中在實施 108 課綱:面臨困境或挑戰
你知道嗎,根據教育部統計,超過 90% 的高中老師大吐苦水,認為學校老師根本沒有多餘心力,來輔導學生製作學習歷程。更何況目前 108課綱,教育部的配套措施極不完善,很多坑都是學校老師要補,老師在教育現場已經力不從心。
同時,《聯合報》針對 108 課綱學習歷程的「連續三年追蹤」,也顯示超過 90% 的學生,到了高三對於學習歷程還是拿捏不定。無法確定自己的作品檔案,是否符合大學教授的期待,更不知道是否能夠在學測門檻通過後,順利透過學習歷程拿下大學的錄取門票。
2. 問題說明、痛點放大
學習歷程既然那麼亂,可不可以不要做?
很多家長認為,政府的配套措施那麼不完善,那我可不可以乾脆破罐子破摔,就大概準備一下學習歷程,交差了事就好?
我們拿 113 年大學端公布的學習歷程數據來看,最近一年的學習歷程分數均標 82分、底標為65~70分、頂標為 93~95分。
學習歷程的高分、低分差距是25~30分。這樣的分數差距,在學習歷程+面試的總分佔 70% 的情況下,高中生是否能順利錄取理想大學,有非常大的至關影響力!
學習歷程的最佳策略:只要多努力一點點
所以難道大環境的教育不好,我們就要把自己孩子的未來,拱手讓給其他人決定嗎?剛好相反!正是因為多數人都還沒意識到學習歷程的嚴重性,很多高中生因為資源不完整,所以寧願不做擺爛。
所以在這時候只需稍微「多努力一點點」,即可實現彎道超車,即便學測考的分數不高,也能錄取理想大學。但究竟要怎麼「用最少的時間,打造 80% 學生的學習歷程」呢?下面提供大家 2 個可直接執行的方法:
3. 初步策略 (Light Solutions)
一、先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,深入認識大學科系
首先第一步,想要做好學習歷程的前提,就是先清楚未來要申請的目標科系。是社會組、自然組 還是醫科?是資管系、資工系還是電機系?這些表面上好像都很接近,實際上學習的內容卻大不相同。
- 資管系看重「管理、應用程式」
- 資工系重點「數學邏輯、演算法程式」
- 電機系看重「電子電學、硬體晶片」
在真正認識大學科系後,不僅寫學習歷程更有方向,也可以找到自己未來出社會想要進入的工作領域。
具體探索大學科系的方式,可以從 Google 搜尋「xx 科系」或是進一步搜尋相關關鍵字「職場環境」、「平均收入」、「工作內容」、「專業領域分類」等,當然如果有親朋好友可以問是更好的。
二、針對大學科系的專業方向,精準打擊
再來,我想直接說白一句大家都不想承認的事實:「大學教授只看跟該科系有直接關連的能力」。有人說吉他社也可以放學習歷程,我的看法是當然可以放,至於有沒有加分…你應該很清楚吧!
在臺灣半導體、晶片產業有紅利的地方,有很多學生想申請的無非就是電機系。想申請電機系,結果高中在寫程式,這樣其實是不夠精準的。更何況有人會放「xx博物館參觀」的學習歷程,真讓我哭笑不得。
想要學習歷程在短時間拿下高分,應該要針對目標科系的專業,直接去做學習歷程。擺脫「亂槍打鳥」的思維,既浪費時間,又沒有辦法拿到高分。
4. 專業信任 (Authority + 實例)
針對成大光電系的真實輔導案例
我在去年輔導一位新竹中學的高三陳同學,他的目標是成大光電系。但是因為學校給予的資源根本不足,直到高三學測結束時,陳同學才發現學習歷程的問題,為了能夠順利申請上大學,想要在短時間衝刺,不知道有沒有辦法?
就像我上面說的,學習歷程並不難,我輔導陳同學的方法,第一步跟第二步就像上面說的。「先深入了解光電系在幹嘛」,「針對光電系的專業,規劃簡單的光電自主學習主題」。
用短時間也能提煉出:高品質的學習歷程
最後再結合我們提供給學員的系統性學習歷程寫作架構&反思提煉方法:只花了 3 個週末的時間,就完成 3份 高品質的學習歷程檔案。成功趕在學習歷程上傳截止前完成。
最終,透過這樣精準打擊的學習歷程檔案,教授也給出了 92 分的高分。關鍵的重點在於,同學在學測結束後,只花了 3 週週末,就能拿到很不錯的分數。
5. CTA(行動召喚)
免費學習歷程課程,立即領取!
所以千萬不要對學習歷程有迷思,學習歷程並不困難。只要有正確的執行方式&正確順序,短時間就能夠輕鬆打造亮眼精彩的學習歷程檔案。
如果你也想讓孩子在理想大學的申請中脫穎而出,現在就點擊下方連結領取『學習歷程免費課程』!我們將分享高分學習歷程製作的完整策略,並教你在短時間內打造出高分檔案。快來行動,別再讓孩子錯失關鍵時刻!」
發佈留言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